推薦文章

澳門如何抓住金融賦能橫琴發展機遇跑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速度」

王  鵬

暨南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


摘要:本文從澳門與橫琴金融產業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進行分析研究,並提出澳門應抓住金融賦能橫琴發展機遇的相關對策建議,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注入強勁動力。

關鍵字:粵澳合作;跨境金融;互聯互通;投資主體


202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橫琴意見》)。該意見共提出6個方面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緊扣粵澳跨境金融合作這一鮮明特色,助力推動合作區內金融改革創新和對外合作開放,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注入強勁動力。


一、當前澳門與合作區金融發展及其困境

橫琴是推動粵港澳合作發展的重要平台,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有利於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作用。截至2022年末,橫琴合作區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1874億元和1840億元,分別較掛牌前增長17.1%和47.0%。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達164億元,占合作區GDP的35.5%,金融業漸成合作區發展主力。在中央政策的重大利好下,澳門如何抓住金融賦能橫琴發展機遇,借力金融業跑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速度」?

當前澳門與橫琴金融產業發展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度」方面。

(一)澳門與橫琴金融聯系深度不足

一是跨境理財通業務開辦一年多來,雖運行順暢,但規模有限。主要原因包括客戶範圍有所限定、客戶准入門檻較高、可投資產業結構不均、產品類型及可選擇空間有限。二是在跨境開戶、數據共享方面,兩地對數據共享的理解和運用差異導致信息共享仍未實現。三是合作區涉及大額資金的互通存在一些現實干擾,例如在政府及企業端的資金流向上審核較為嚴格。

(二)監管體制改革力度不足

目前,澳門債券市場各類債券缺乏統一的監管標准和責任約束機制,發行資源容易向監管窪地傾斜,加劇債券市場發行主體、投資者及產品分佈的不均衡。此外,澳門與內地金融還存在法律法規銜接不上、監管力量分散的問題,這會使得兩地金融監管機構無法有效聯動,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難以及時發現、查處,尤其難以形成源頭監管,也很難在監管上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三)金融服務廣度不夠

一方面是澳門保險業產品品類有限。從保險產品供給來看,壽險業務是個人險中的主流,占比超七成。從行業發展格局來看,澳門保險業以中小微企業、中低端人群為主,中上遊企業與高端人群的保障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另一方面是民生相關金融需求尚未得到解決。例如目前辦理內地ETC高速通行卡服務的澳門金融機構數量尚不能滿足澳門居民需求,琴澳兩地居民跨地區支付還存在一定不便。

(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滯後

當前,澳門及合作區金融基礎設施尚不能充分滿足區域發展和安全保障的需要,與香港、前海等金融業發展較好的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合作區內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再保險公司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各類機構數量不足、質量欠佳,缺乏重大金融基礎設施平台、金融要素交易平台以及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尤其在離岸金融體系搭建方面基礎薄弱,不利於澳門發揮優勢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

(五)債券市場資金流動頻度不足

經過近年的實踐,澳門債券市場規模已超4000億澳門元,但市場上主要發行的債券普遍為一年及以上的債券,債券期限時間長且種類單一,債券流動性不足,難以實現資金的短期有效流動。另外,澳門債券市場國債和非金融企業信用債的投資者構成中,商業銀行均占半數以上,說明澳門債券市場投資主體相對單一,這可能導致風險積聚銀行業、債券市場資金流動性不足進一步加劇。


二、澳門抓住金融賦能橫琴發展機遇的相關對策建議

(一)擁抱跨境保險「新藍海」,打造錯位競爭新優勢

澳門保險行業受益於大灣區廣袤資源,加之本地金融政策的靈活性,對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客戶具有較大吸引力。統計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近50億澳門元,同比增長了73%,對澳門保險市場貢獻度超過50%。澳門及合作區可以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落地橫琴,率先在小範圍內試點保險支付標准互認,打響澳門和大灣區跨境保險品牌,推動跨境保險業務高質量發展。澳門保險企業更需發揮創新驅動能力,對標《橫琴意見》結合實際,加快研發具有特色的跨境保險產品,包括跨境醫療險、跨境重疾險等,完善商業保險支付渠道、跨境保險結算等服務生態,提升保險產品競爭力,滿足內地及港澳居民的個性化保理需求,打造與香港和內地保險市場錯位發展的新優勢。

(二)做好融資貸款「引路人」,賦能區域產業新發展

摸排合作區內符合發展規劃重點產業的企業信貸需求,「一戶一策」制定金融服務方案,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尤其是對高端制造、中醫藥、文旅、商貿、會展產業的金融支持,促進科技金融、創業金融、綠色金融等現代金融產業發展。組織金融機構全面對接合作區重點發展產業有關企業的融資需求,推進科技信貸服務能力建設,加快開展中醫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推動科技創新再貸款在合作區快速落地並持續擴面增量,撬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重點產業建設。

(三)按下互聯互通「加速鍵」,開辟金融聯動新局面

債券發行方面,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為澳門放寬外債發行審核的相關程序。適當縮短赴澳債券市場發債項目的審批時間,並建立綠色通道以加快審批與橫琴合作區重點發展產業相關的債券項目。支持合作區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勢,推動澳門與橫琴的產業聯動發展。

率先在橫琴優化跨境理財通機制,在投資門檻、理財產品類型和投資管道等方面進行放寬。考慮把澳門金融業部分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納入跨境理財通的南向通產品清單,吸引更多的境內外資金流向澳門及合作區。逐步擴大跨境理財通現有試點區域,從粵港澳大灣區擴大到周邊有投資需求的城市群,並為跨境理財產品推廣至全國積累經驗,形成內地與港澳金融深度聯動。

(四)打通金融信息「大動脈」,構築協同發展新高地

橫琴合作區要建立趨同澳門、接軌國際的開放環境,為大灣區規則銜接和立法協同打造良好示範。澳門和合作區金融有關部門應加強溝通,摒棄地方保護主義的傳統思維,立足於區域法制一體化的高度,確保價值追求的一致性,大膽進行法制創新,盡快打通跨境支付、跨境投資的「數字牆壁」,加快建設賬戶處理、支付互通的統一平台,提升數字化跨境服務能力。同時,《橫琴意見》提出,到2025年,電子圍網系統和跨境金融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電子圍網系統和跨境金融管理體系更加完善。資金電子圍網在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能極大提升監管的有效性。澳門應同合作區高度重視並主動推進這一建設項目,從基礎設施層面促進兩地金融信息互通,促成兩地深度協同,創造更高價值。

(五)發動投資主體「多引擎」,激發金融市場新活力

培育多元化債券投資主體,逐步打破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投資者結構。一要減少行政管制,使保險及其他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能夠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市場情況進行自主投資。二要積極培育債券基金,發展債券分級基金等創新產品,加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提高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市場參與度。三要降低澳門金融機構或控股股東在資本金規模、經營年限等方面的准入門檻要求,簡化審批流程,讓更多澳門金融機構能夠更加便利地進入合作區,為金融市場的發展與繁榮不斷注入新活力。



【作者簡介】

王  鵬,暨南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經濟學專家。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粤港澳台区域经济。


首  頁 | 關于我們 | 雜誌(電子刊) | 行業信息 | 推薦文章 | 投稿系統 | 業務運營 |
辦刊地址:澳門宋玉生廣場181-187號光輝(集團)商業中心17樓K座 咨詢電話:(853)28728818 傳真:(853)28304174
版權所有:《金融創新》雜誌 網址:www.finoma.org.mo 技术支持:宏智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