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章

【創新優秀案例】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

黃海瑛    顧浩中    余偉華    羅  璇    梁  健

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

摘要: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項目實現了行內行外生態融合,充分發揮了商務部門、廣州電子口岸和人行、外匯局公共服務平台數據信息共享的功能,內接行內清算、單證、網絡支付、數據報送和合規管理等生態系統,外延內拓,實現「1+1」大於2的高效協同融合。該項目以「業務中台+微服務」為設計理念,以「客戶」、「產品」、「風控」、「生態」為應用框架,打造數字外貿的聚合服務中心,將貫徹整個貿易鏈全流程,適應迭代更新的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工商銀行通過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項目,順應國家政策新機遇、市場發展新挑戰、科技創新新動能等大背景,提供創新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客戶體驗,為促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金融力量。

關鍵字:跨境貿易;貿易新業態;新興技術;數字化服務


一、引言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國務院辦公廳、商務部、省委省政府、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先後圍繞貿易新業態出台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RCEP正式生效後,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促進區域合作和產業融合,廣東貿易新業態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1年廣東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規模雙雙突破3000億元,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近5年增長10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市場采購出口總額4年增長近4倍。從佈局來看,2022年廣東21個地市均列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範圍,綜試區數量居全國第一,5個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地區,占全國16%。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和海外倉等貿易新業態企業集聚粵港澳大灣區9個地市,呈現「以點帶面、多點聯動、領跑全國」的區域發展態勢。

然而,與傳統外貿相比,貿易新業態跨境收付業務具有「多品種、多批次、小訂單」是新業態交易的典型特征,存在「交易筆數多、交易業務雜、掛接單自由度高」等諸多難題,需要大量的錄入、溝通、掛賬、審核等流程,人工步驟多、客戶操作煩、溝通效率低成本高,影響客戶的入賬時效,需要銀行改變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和機制,通過線上化、批量化處理,滿足「既合規又便利」的市場發展和監管制度要求。因此,解決貿易新業態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加快推進數字外貿建設,打通數字外貿主要斷點、堵點和難點,成為行業創新的重要方向。

在國家政策新機遇、市場發展新挑戰、科技創新新動能的大背景下,工商銀行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決策部署,順應廣東傳統外貿和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的疊加優勢,聚焦服務外貿,對客戶、產品、生態、風控等全領域進行「智慧」升級,打造與現代經濟體系相適應的「數字工行(D-ICBC)」品牌。其中,D(Digital)代表「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維數字化整體佈局,全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運用多種創新技術研發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平台,積極推動貿易新業態「線上升級、產品融合、生態整合、供應鏈服務和背景自動化審核」,聚合工行國際、結現、金融市場、網絡金融等跨專業多維度服務產品,為各種貿易新業態的數字化服務需求實現產品線上化和服務場景化,並以貿易資金流、物流和單據流為基礎,通過三單對碰實現交易背景自動化核驗,完成反洗錢和涉敏業務篩查、監管數據申報等自動化流程,將合規管理貫穿到整個金融服務場景實現合規智能化,已經成為推動外貿金融創新的新趨勢、新方向。總體工作思路圖(如圖1所示)。

image.png

圖1 總體工作思路圖


二、新興數字技術介紹

(一)機器人自動化(RPA)

 機器人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是一種由軟件機器人(digital workers)自動執行的技術,其目的是優化、自動化和標准化企業內部的重複性、規則性的業務流程。這些機器人通過模擬人類用戶在服務器、電腦、移動設備等系統中的操作來處理數據,執行操作和交互,從而減少錯誤、提高工作效率和數據質量,降低勞動力成本,讓人類從繁瑣、重複性和邏輯簡單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高級的策略性和創造性工作。

自2019年以來,工商銀行積極開展RPA技術研究與業務創新應用工作,目前已建成企業級RPA平台,並取得了規模化應用成效。 2020年9月榮獲《亞洲銀行家》中國最佳流程自動化技術實施獎項。2021年4月,業界首家率先獲得工信部信通院 RPA應用成熟度3+(最高)級別認證。2021年4月,榮獲工信部信通院2021「智匠」RPA優秀案例。我行企業級RPA平台,作為具備多樣化的研發支持、全方位的運營管控、強有力的智能融合能力,能夠為全行提供大規模的智能數字勞動力,有效支撐各業務領域數字化轉型,結合RPA技術特點和優勢,聚焦人員相對密集、手工操作較為集中、重複性勞動較多的運營管理、風險防控、客戶營銷等業務領域,率先在國內大型銀行中實現RPA創新應用。我行RPA平台架構(如圖2所示)。

image.pngimage.png

圖2 RPA平台架構圖

(二)多方安全計算

多方安全計算技術(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SMPC)是一種利用密碼學技術,保護多個參與方之間共享數據隱私和交互結果的方法。在金融行業中,多方安全計算技術被應用於多個場景,例如安全合作計算、聯合風險評估和隱私數據共享等。通過SMPC技術,參與方可以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和共享,從而保證了數據隱私和交互結果的安全性,同時不會暴露敏感信息給任何一方。相較於傳統加密解密的方法,多方安全計算技術更加安全,並且能夠在保證數據隱私的同時做到數據共享和聯合分析,為金融行業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數據管理手段。工商銀行多方安全計算場景建設的基本思路如圖3所示。

image.png

圖3 多方安全計算場景建設的基本思路圖

(三)大數據技術

工商銀行企業級大數據平台,從早期的單機、一體機架構,經歷了起步、發展轉型、提升等多個階段,不斷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逐步演進到當前包含多樣化大數據服務和AI服務的大數據平台。企業級用數場景從傳統的批量加工逐步發展到流式計算、聯機分析、數據可視化、安全管控等多方面,呈現規模化、多樣化、普惠化的特征。工商銀行大數據平台目前分工具平台、技術平台、大數據底座3層架構,通過能力沉澱和統一服務入口,穩定支持工商銀行數字化轉型數據生態建設工作(如圖4所示)。

image.png

圖4 大數據平台架構圖

工具平台:在技術平台層之上,以「低使用門檻、高用戶體驗、助共享協作」為目標,打造了面向快捷用數場景的平台級工具,賦能大數據研發、分析和運維場景的快速落地應用。

技術平台:在大數據底座之上,面向不同的用數技術領域打造多種數據處理引擎,封裝形成平台級服務能力,並以租戶維度細分服務能力配給,提供用戶使用。用戶無需關心平台內部的技術選型、資源分配、運維監控、高可用機制等複雜技術細節,便可輕松使用大數據能力實現業務價值。

大數據底座:大數據底座屏蔽下層基礎設施的異構性差異,為上層各技術平台提供相適配的統一標准的通用技術能力支撐,使平台可以跨機房、跨代際、跨芯片、跨雲地進行部署。

(四)開放銀行 

開放銀行API平台是工商銀行對外提供金融服務的平台,既可經過調用我行接口,共同為第三方客戶提供服務,也可通過調用我行API為自身系統服務(如圖5所示)。它使金融生態開放互聯,加強外部合作互補構建金融生態圈。平台基於Servlet3.0異步技術和輕量級WEB容器jetty,實現了交易高並發;提供統一的安全防護機制,保障數據傳輸安全性、接口調用安全性;通過多版本的形式,為API接口提供灰度發佈能力,保障接口穩定性。安全性上提供統一的源地址訪問控制,進一步提高對接入方的安全管控;基於數字簽名、CA證書的身份認證方式,可以有效驗證接口訪問者的身份;提供了多維度的權限控制機制,有效控制了API的訪問權限;提供統一的交易重放能力,保護內部接口安全。其分為數據類型API、頁面類型API、文件類型API、OAuth2.0授權、推送服務和微信網關多種形式,實現賬戶管理服務、資金結算服務、員工薪資服務、商戶收單服務、商戶運營服務、投資理財服務、網絡融資服務、跨境財資服務、安全認證服務九大服務類型。合作方能夠按照我行標准、規範進行對接。

image.png

圖5 API調用流程示意圖


三、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建設

(一)建設目標

系統重點建設外綜服企業場景數字化服務、市場采購貿易場景數字化服務、跨境電商場景數字化服務、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結算場景數字化服務等產品,為市場采購貿易客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跨境電商、跨境優質企業、跨境支付機構等,基於平台組合輸出「聚合支付」,「跨境資金結算」,「結售匯」,「數據申報」,「涉敏反洗錢檢查」,「三單匹配」等跨境金融服務,為客戶資金周轉率增速,降低新業態資金占用,加速新模式貿易周轉,助推外貿企業快速發展,同時兼顧符合監管規定,風險監控自動化,實現銀行跨境貿易金融服務能力的穩定輸出,凝聚政府、市場、客戶、行內力量,打造內外部渠道跨界融合,構築金融與政務、產業緊密融合的生態圈(如圖6所示)。

image.png

圖6 行內行外生態融合圖

(二)設計思路

1.業務中台+微服務

「新業態直通車」采用「業務中台+微服務」設計思想,由「業務中台」靈活組合「微服務」,構建一個個對國際業務新業態有價值的聚合服務中心,即業務中台+能力開放,簡稱為我們的能力中台,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務客戶,更快速地響應客戶、占領市場,真正做到自身能力與客戶需求的持續對接。

2.分層架構

目前規劃五層架構:「大數據存儲層」、「微服務層」、「業務中台」、「展現層」、「數據共享接入層」(如圖7所示)。「大數據存儲層」根據數據處理時效,數據分析量,分別存儲在mysql數據庫、oracle數據和hadoop數據庫;「微服務層」通過對服務流程分析和分解,細化形成業務組件微服務,服務組件之間松耦合;「業務中台」基於SOA和中台思想,通過「軟服務總線」將服務重構,對外輸出能力;「展現層」集中處理用戶交互頁面;「數據共享接入層」專注於行內行外間的數據接收和轉換,保證系統的穩定性與高可用,降低數據泄露風險,提高數據安全性。

1706079078553.png

圖7 分層架構圖

3.高可靠性

系統容器化部署,基於我行PaaS雲平台,雲平台提供應用運行依賴的軟件環境,包含中間件、應用框架等,極大簡化了開發和運維模式,實現應用彈性伸縮、多點部署及負載均衡、快速響應需求變化、合理規劃雲平台資源等功能。

4.高安全性

在整個系統的網絡框架上,設置多重防火牆和安全代理服務器,以防止非法人員的入侵,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在數據安全和網絡傳輸方面,采用高強度的SSL安全通信加密手段以保護用戶信息不被外界竊取和修改。對於密碼等高敏信息采用專門的加密控件進行加密,保證高敏信息的安全。

5.接入多渠道

對外提供安全性較高的銀企互聯接口,可對外安全有效地提供客戶所需數據,同時通過代理或專線直連等多種方式,獲取外部數據;利用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針對業務邏輯固定的數據,實現獲取、處理、提交等一系列自動化操作;采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在確保各方原始數據不出域的基礎上,實現與「南沙全球朔源中心」數據共享。

6.建立接口平台

構建「API+銀企互聯」數據接入接口體系。支持與第三方平台數據對接,提供賬戶管理、收結匯、對賬回單、轉賬匯款、數據申報等接口,將我行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嵌入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場景。

7.大數據分析

依託大數據平台,一方面,通過專線直連人民銀行備案通過的14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承接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實現了支付機構的統一管理及准入規則校驗、海量交易清單的自動審核功能、跨境匯款功能,黑名單反洗錢檢查,自動進行實際收付數據集中申報和還原數據申報兩部分數據申報(支持反交易處理)、RCPMIS申報、交易清單數據分析。另外,按照外匯局2021年版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核查規則設定千餘條篩查條件,根據自身業務情況選定相應的核查規則,定期對單位基本情況表和申報數據及時性、完整性、准確性兩大類問題開展自動化核查,實現全面、大批次和高頻的事後核查監督管理。

8.後台服務功能

對於後台的業務統計分析功能,某些聯機查詢請求需作大量的數據加工,耗時過大,通常的同步響應模式難以實現目標,為此系統專門設計了後台服務模塊,以異步模式實現對用戶的響應,較好地解決了運行效率和響應及時程度之間的矛盾。

(三)總體結構

「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業務中台,圍繞跨境電商線上支付、三單合一,第三方支付機構合規管理,市場采購貿易批量收匯,外貿綜合服務平台來匯通知、資金清分的不同金融服務需求,采用銀企直連、API、RPA、多方安全計算等技術,獲取監管和公共服務平台等第三方數據信息,契合我行賬戶管理、資金匯劃、監管數據報送、數據分析等各種服務中心功能,形成前台(賬戶開戶)、中台(單據審核和業務處理)、後台(數據報送和風險排查)等微服務組合,貫徹整個貿易鏈全流程,適應迭代更新的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如圖8所示)。

image.png

圖8 貿易鏈全流程圖

(四)系統功能

該系統按服務產品分為外綜服企業場景數字化服務、市場采購貿易場景數字化服務、跨境電商場景數字化服務、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結算場景數字化服務。介紹如下:

1.外綜服企業場景數字化服務

外綜服企業場景數字化服務主要服務省內重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推出管家卡管理、來匯通知、收匯入賬、優惠結匯、對賬管理、跨境貸等一攬子全線上外貿綜合服務(如圖9所示),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幫助企業發掘更多的交易機會。

image.png

圖9 外綜服企業場景數字化服務圖

創新點在於一是利用「收款管家」消除跨境結算和境內企業賬戶清分障礙,實現「跨境+境內」業務線上化、自動化,解決外貿綜合服務業務付款對象多、筆數多並且存在大量代付現象、手工處理成本高的難題,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二是快速收結匯功能解決了跨境結算收款周期長的「痛點」,正常情況下,客戶從發起結匯提款到賬戶到賬時間由原來至少2天縮短至半個小時以內,幫助小微企業加速資金流轉;三是優惠結匯、跨境貸等增值服務解決新業態結算成本高、融資難問題,幫助小微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進一步推動了外貿保穩提質;四是平台全程通過線上操作,無需線下提交任何紙質材料給銀行,銀行通過電子交易信息審核業務背景真實性,效率大幅提升。

基本流程:外綜服企業向工行提供出口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工行對出口企業的相關信息進行合規篩查,並根據出口企業需求生成相應收款管家卡;出口企業將收款管家卡的卡號和戶名提供給境外買家,並要求付款時在收款人信息欄填寫工行收款管家卡信息;工行收來匯信息後,系統自動識別收款管家卡,並向出口企業推送來匯信息,出口企業提供貿易信息後,自行辦理入賬和結匯。

2.市場采購貿易場景數字化服務

廣東是服裝、家具、皮革、玩具等外貿批發商品集散地。為適應市場采購貿易「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特點和便利化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2022年1月市場采購貿易數字化服務場景率先在東莞落地,通過「一站式」客戶智能認證、「一鍵化」交易自動審核和「一平台」客戶分類管理,為優質可信客戶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創新方案成功在廣州、佛山、中山、汕頭等試點地區複制推廣,為600家外貿代理商和個體工商戶辦理跨境收結匯業務,促進市場采購貿易「線上化、陽光化」,有效引導貿易新業態市場主體建立「越合規越便利」的經營理念。

基本業務流程:首先,業務人員提前維護好企業客戶信息;然後,當客戶收到來匯業務時,業務人員手工錄入來匯信息,系統將根據客戶類型選擇處理模式,將來匯數據同步傳送到市場采購貿易平台,自動匹配模式可由應用自動獲取客戶在市場采購貿易平台下可用的交易單、報關單信息,自動完成信息匹配;手工匹配模式可由客戶根據來匯金額、幣種,通過客戶端選擇報關單、交易單完成信息匹配工作;最後,業務人員獲取收匯信息後進行審核、確認收匯(同步完成涉外收入基礎信息申報)等操作,即可完成收匯處理。

3.跨境電商場景數字化服務

在工總行的支持下,結合進口跨境電商平台需求特點,將科技創新融匯到聚合支付、三單對碰、跨境支付、交易清分、數據申報、合規管理六個方面,例如:針對快捷支付需求,實現下單後工銀聚合支付收銀台直接跳轉,銀行卡、微信、支付寶、花唄等多種支付方式實現「聚合支付」;在通關便利化需求方面,實現買家支付信息、平台訂單信息和第三方物流信息向海關總署端口推送,完成「三單對碰」加快海關放行;面對多層級市場主體資金匯劃需求,既可以根據相關指令實現子商戶「清分」和「提現」,也可以按約定清算周期設定清算機制,實現「交易清分」( 如圖10所示)。某跨境電商平台對接項目是工行系統內首個跨境電商進口服務場景,進一步推進跨境人民幣使用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同時為我行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創新開啟先河。

image.png

圖10 跨境電商場景數字化服務流程圖

為區別一般貿易,加強海關監管,加快通關便利,海關針對B2C、B2B、出口海外倉等各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口貨物,增列9610、9710、9810和1210不同的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為適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飛速發展,我行圍繞中小微出口跨境電商跨境收匯需求,與中國(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跨境電商陽光收結匯」系統直連,依託海關跨境電商數據,實現出口跨境電商數字化服務場景(如圖11所示),具有服務客群廣泛、全鏈條線上處理、跨境收匯時效高等特點,服務方案今年已正式向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備案,後續將在廣州、肇慶、惠州等跨境電商綜試區落地應用。

image.png

圖11 出口跨境電商數字化服務場景流程圖

4.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結算場景數字化服務

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數字化服務場景下,我行運用RPA、大數據平台等科技手段,實現跨境匯款、國際收支申報、RCPMIS申報、數據統計分析四大主要功能模塊,替代人工操作,覆蓋事中業務處理、事後合規管理全流程,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跨境電商服務智慧管理、風險控制、提質增效(如圖12所示)。我行首次與財付通成功合作後,2021年推廣至十餘家支付機構,截至目前我行支付機構客戶數和跨境人民幣量在廣州地區居全市場第一。今年6月人民銀行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政策發佈後,吸引70家支付機構來粵發展。下一步在數字化服務場景支持下,我行與支付機構發揮各自特長和優勢,廣泛支持當地跨境電商企業發展。

系統功能匯總(如圖13所示)。

image.png

圖12 跨境電商服務功能圖

image.png

圖13 系統功能匯總圖

(五)系統創新

系統在開發時采用移動互聯網開發技術,遵循軟件工程開發規範,應用標准化管理和開放性技術,采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思想。主要技術創新如下:

1.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探索跨境貿易的新模式和新業態,依託「數字工行」,充分運用數據和技術,從「客戶」、「產品」、「風控」、「生態」四個方面構建「新業態直通車」應用框架,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打造優勢互補、開放共贏、合作共享的行內外跨境金融生態圈。

2.實現「收匯單」、「交易單」與「海關關單」,三單自動匹配,減少企業手動核驗交易單環節,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報關單掛接匹配流程的自動化轉型,是針對新業態外貿貿易業務筆數多、金額小、手工處理成本高等特點量身打造,實現為交易單智能化匹配近半年內的收匯信息,既降低了掛接複雜度、也減少了客戶繁瑣的操作,切實為企業與銀行減負增效,助力市場拓展,打造合作共贏的貿易新業態生態網絡。

3.通過多方安全計算技術,在確保各方原始數據不出域的基礎上,將溯源中心數據(商品數據、海關數據、物流數據)和銀聯網絡數據(境內商戶備案信息、境內電商平台訂單數據)進行融合應用,有效整合商品全鏈路信息和電商主體信息,豐富商品和商戶的信息維度,實現對商品的溯源和商戶身份驗證。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將商戶主體、貿易訂單、商品物流等信息用於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的跨境結算業務風控中,構建針對跨境結算的訂單信息的溯源認證模型,實現對跨境結算時貿易背景真實性的輔助核驗,有效降低銀行業務風險,提升銀行跨境結算業務的風控水平。

4.采用「業務中台+微服務」設計思想,利用分布式服務架構,由「業務中台」靈活組合「微服務」,構建提供一個個對貿易新業態有價值的聚合服務中心,即業務中台+能力開放,簡稱為我們的能力中台,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務客戶,更快速的響應客戶、占領市場,真正做到自身能力與客戶需求的持續對接。

5.運用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實現外匯局數字外管系統、外匯業務管理系統模擬人工采集數據,並按照外匯局2021年版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核查規則設定千餘條篩查條件,根據自身業務情況選定相應的核查規則,定期對單位基本情況表和申報數據及時性、完整性、准確性兩大類問題開展自動化核查,實現全面、大批次和高頻的事後核查監督管理。系統規則更全面、功能更強大、處理更靈活,有效解決原來人力投入成本高、效率低下、人工監測頻次低、覆蓋面小等難題,幫助一線減負增效。

6.構建「API+銀企互聯」數據接入接口體系。支持與第三方平台數據對接,提供賬戶管理、收結匯、對賬回單、轉賬匯款、數據申報等23個接口,將我行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嵌入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場景。

7.依託大數據平台,通過專線直連人民銀行備案通過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承接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實現了支付機構的統一管理及准入規則校驗、海量交易清單的自動審核功能、跨境匯款結算,黑名單反洗錢檢查,自動進行實際收付數據集中申報和還原數據申報兩部分數據申報(支持反交易處理)、RCPMIS申報、交易清單數據分析。


四、結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依託工商銀行雄厚的客戶基礎和金融創新實力,「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創新項目逐步在跨境電商等新興市場領域發展和滲透。我行將契合粵港澳大灣區支柱產業以及新興產業集群布局特點,在貿易單證電子化、「跨境電商+」組合場景和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方面,不斷深化創新服務功能,提升客戶體驗,為促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金融力量。希望不久的將來,更多的貿易新業態市場主體能與我們共同搭乘「跨境貿易新業態直通車」,發揮新動能和新優勢,在跨境貿易新領域新賽道上奮進勃發! 


【作者簡介】

1、黃海瑛,中國工商銀行廣東分行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金融科技管理及數字化轉型。

2、顧浩中,中國工商銀行廣東分行金融科技部金融科技經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國際業務數字化建設。

3、余偉華,中國工商銀行廣東分行金融科技部金融科技經理,研究方向:跨境貿易數字化轉型。

4、羅  璇,中國工商銀行廣東分行國際業務部外匯經理,研究方向:國際業務電子化。

5、梁  健,中國工商銀行廣州分行國際業務部外匯經理,研究方向:貿易新業態。


首  頁 | 關于我們 | 雜誌(電子刊) | 行業信息 | 推薦文章 | 投稿系統 | 業務運營 |
辦刊地址:澳門宋玉生廣場181-187號光輝(集團)商業中心17樓K座 咨詢電話:(853)28728818 傳真:(853)28304174
版權所有:《金融創新》雜誌 網址:www.finoma.org.mo 技术支持:宏智网络科技